张家界召开2025年市总河长、市林长会议
张家界召开2025年市总河长、市林长会议
张家界召开2025年市总河长、市林长会议
长春夜色/图源(túyuán):图虫创意
上半年的最后一个小长假(chángjià)要来了,总体而言,今年尽管受到国际局势影响,但开局仍然稳健(wěnjiàn)。
从此前公布的一季度GDP来看,将近90%的省份(shěngfèn),经济同比增速较去年全年都要加快。但拉长视角,仍然需要应对外部挑战,如何维持回升态势也是中长期的重点(zhòngdiǎn)任务。在(zài)这种情况下,培育和挖掘新的区域增长极尤为重要(yóuwèizhòngyào)。
今年是国内城市发展格局的(de)(de)调整重构之年,一个显著的趋势是灵活性更强了,新一线城市都不再“吃老本”,而是焕发出了更多、更新鲜的活力(huólì)。比如杭州、成都、重庆,都以(yǐ)情理之中、意料之外的方式出圈。
不过,在大家围绕西南、东南腹部地区大讨论之时,却(què)没留意到,北国疆域也悄悄闪起了(le)新的光亮。
今年(jīnnián)2月,习近平总书记到吉林长春听取工作汇报,明确提出“要统筹(tǒngchóu)区域协调发展,推进长春现代化都市(dūshì)圈建设,注重同东北地区其他省份的协同联动,形成融合发展的格局”。
简单一句(yījù),嘱托重大。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,意味着什么?
吉林,长春/图源(túyuán):图虫创意
东北,被(bèi)称之为世界独(dú)一份的“寒冷而繁荣”的地方。作为共和国长子,东北的第一次腾飞,就是被历史选中后(hòu)的“火箭式增长(zēngzhǎng)”。1953年,156项重点工程中有54项落户东北。1960年代,东北工业产值占全国比重将近1/4。
随着经济变迁和区位优势的升级,东部、南部地区的繁荣势不可挡,东北也要走出(zǒuchū)一条(yītiáo)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(zhīlù)来。此时规划(guīhuà)新的都市圈,不仅是为了振兴东北的重任,更是连通东北亚、打开北部经济新格局的破局之举。
7年前(niánqián),中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,“长三角(zhǎngsānjiǎo)一体化”被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。当下,国内经济兼具韧性和挑战,东北的潜力(qiánlì)同样不可小觑。
当然,无论是对吉林长春(jílínchángchūn)而言,还是对整个东北地区而言,建设都(dōu)市圈的关键,都是如何将地理优势和制度创新进行融合(rónghé)试验,找到一条最适合的路径(lùjìng)。最终目的,则(zé)是激活与延伸黑吉辽、乃至内蒙东部的经济链条,并且实现有效协同、民生共享,共同推进关乎东北未来的长期系统工程。
长春北湖湿地公园(gōngyuán)/图源:图虫创意
此前以及当前,上海大都(dōu)市圈、粤港澳(yuègǎngào)大湾区等等成熟的地区连通建设,都已经做了很好的示范。
这一次轮到东北,对市场而言,期待(qīdài)、参与的心情(xīnqíng),同样超过观望。
受近几年“文旅热”影响,新生代网友提起吉林(jílín),第一时间想起的(de)往往是长白山、黑土地、粉雪场,提起长春,想起的是大排长龙(dàpáizhǎnglóng)的“冰雪新天地”。旅游资源确实是吉林的“天赋”,仅长春一城,去年全年接待游客1.7亿人次,增长(zēngzhǎng)15.6%。
但还有多少人记得,旅游之外,“东方底特律”和“东方好莱坞”,都曾(céng)是长春的簪顶之花(zhīhuā)?
其实,直到现在,长春的(de)优势还依然是“一体两翼”,相辅相成。一体,指的就是汽车产业,而两翼则是科技产业、文化产业。这不是(búshì)空穴来风,而是历史沿革和自身禀赋结合的成果。长春现代化都市圈的规划,则会再次强化这一(zhèyī)结构(jiégòu)。
众所周知,中国(zhōngguó)汽车产销总量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一,深圳、广州、重庆都功不可没。但这个巨型产业梦开始的(de)地方,其实在长春。新中国第一辆“解放牌”载重汽车,第一辆东风牌轿车,以及(yǐjí)大家更(gèng)熟悉的第一辆红旗牌轿车,都产自长春的第一汽车制造厂。
直到现在,长春汽车的产业产值占全市GDP比重依然达58%。吉林省汽车产业的核心区域,长春汽开区,坐拥中国(zhōngguó)一汽及(jí)众多合资车企,正在构建半径30公里(gōnglǐ)的汽车产业“生态圈”。
无人机拍摄(pāishè)的晨曦中的一汽红旗创新大厦/图源:新华社
而在汽车大(dà)企(dàqǐ)最初扎根长春之时,产业的原始积累也带动了(le)大校、大院、大所的“北进”。上世纪(shìjì)五六十年代,匡亚明、成仿吾、王大珩、张伯驹等一批大师“先生向北”,就已经为长春带来了吉林大学、东北师范大学、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、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(yīnghuà)所、中国一汽、中车长客等高质量教育资源、顶尖研究所和大企业。
这种大校、大院、大所、大企彼此关联的结构,使得吉林成为一个对创业者(zhě)、发展者都极为友好的科教(kējiào)产闭环生态区。因此(yīncǐ),吉林的科创属性,事实上一直在持续加码。
2024年(nián),吉林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再创历史新高。业内熟知的长光卫星就是(jiùshì)吉林企业,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“吉林一号”就属于(shǔyú)长光。
最后再看文化产业,文化和旅游天然不分家。吉林风光自不必多说,仅是长白山(chángbáishān)和查干湖就自带流量。民族(mínzú)文化也非常丰富,历史纵向上有扶余、高句丽、渤海(bóhǎi)国等三个以今吉林省区域内为统治中心(zhōngxīn)的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的遗址遗迹(yíjì),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高句丽王城遗址,这些天赋型的资源,对长春发展文化产业大有裨益。
“东方好莱坞”的名号并非空穴来风(kōngxuéláifēng),长春拥有中国第一家世界级电影主题娱乐园,长影世纪城。新中国第一部(dìyībù)电影《桥》和第一部动画片《瓮中捉鳖》都出自长春。今年恰逢长影成立(chénglì)80周年,也(yě)将举办第20届长春电影节。
其实,作为共和国长子中的一员,吉林长春一直就肩负众多。在改革春风吹满地之后,这个领跑冲刺的先锋又(yòu)逐渐低调,夸张一点说,可谓“事了拂衣(fúyī)去,深藏(shēncáng)功与名”。
但是(dànshì),如今又到了长春为祖国东北门户发光(fāguāng)发热的时候了。时机已到,宝刀未老。
目前整个(zhěnggè)东北(dōngběi)都(dōu)在集中发力,沈阳、大连、哈尔滨都各有特色,长春(chángchūn)在其中同样起到了关键的一环,而建设现代化都市圈,其实也是为了提升和扩大长春的能力边界,在吉林内部重新组合、发挥共同效益。
今年1月(yuè),国务院批复同意《长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1—2035年)》,文件中就写得很清楚了,要发挥东北先进制造业基地、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、面向东北亚开放门户等功能,还要(háiyào)“加强(jiāqiáng)长春都市(dūshì)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”。
如果以(yǐ)距离(jùlí)相对较近的上海大都市圈(quān)(长春飞上海航程约2.5小时)来参照,我们还能更好地理解此次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的逻辑。
上海作为中国首个跨省域协同发展(fāzhǎn)的超级都市(dūshì)圈,已经不断扩容,从“1+8”逐渐长到了“1+13”。大家(dàjiā)都愿意加入进来(jìnlái),因为上海是GDP“最强王者”、国际金融中心。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甚至有一个隐形的统计口径,叫“沪企合作率”。
虽然人们热衷于大谈“城市竞争”“综合竞争力”,但城市之间,甚至(shènzhì)是(shì)国际城市之间,最好的(de)关系都是“合作”,弱者需要强者带动,强者需要弱者助力。即便处在同一梯队,也最好是能达到(dádào)“1+1>2”的效果。
而都市(dūshì)圈,其实就是“1+X=∞”,以一个城市为中心,形成(xíngchéng)规模化效应,彼此分工合作(fēngōnghézuò),形成一个更强大的整体,而这个整体的潜力,是无限的。
长春(chángchūn)夜色/图源:图虫创意
都市圈,其实就是(jiùshì)“1+X=∞”
因此(yīncǐ),再来看长春。2024年,吉林省GDP总量为14361.22亿元,长春占了7632.19亿元,断层领先省内其他城市。其省会首位度超过50%,在(zài)全国(quánguó)排名中仅次于宁夏银川。
从GDP总量而言,长春(chángchūn)在全国不占优势(zhànyōushì),但在吉林省,确实是“老大哥”一枚。围绕在长春身边的(de)(de)吉林、四平、辽源、松原,除了吉林市本身的基础较好、松原的势头强劲,四平和辽源都需要一次重组和挖掘潜力的机会。这个机会,需要长春“帮一把”。
在稳步提升自我(zìwǒ)实力的前提条件下,以长春为中心建设现代化都市圈(quān),有着更为显著的战略规划意义,也是一次关键的区域布局激活动作。长春能否带动弟兄(dìxiōng)城市形成互利共赢,不仅关乎自己的招商引资优势和人才引进资本,也深刻影响(shēnkèyǐngxiǎng)着吉林的发展前景。
不过,与长三角、珠三角的(de)城市群(chéngshìqún)建设略有不同,长春现代化都市圈(quān)的核心只有一个。作为都市圈唯一单核,长春“压力山大”。但只有迈出这一步,才能为吉林打造出新的增长极,为东北(dōngběi)完善综合实力。
而既然要建都市(dūshì)圈,最重要的就是同进退(jìntuì)、共发展。除了打造都市圈的硬件建设,空间建设,更要重视软件建设,制度创新。比如建设都市圈试验田(shìyàntián)、改革行政制度,让多个城市共享改革成果,形成示范(shìfàn)效应和带动作用。
以整个都市圈为视野,长春必须要打破原有的城市空间距离,将自己和周边城市融为整体(zhěngtǐ),才能形成一个(yígè)真正的“圈”。
最基础的硬件设施已经在推进了。目前,都市圈内(quānnèi)已有铁路956公里,干线公路3225公里。但是,要(yào)达成真正的整体效果,不仅要从路上做连通,还要从制度和机制方面不断地去做创新,形成(xíngchéng)一体化(yītǐhuà)发展,减少合作的间接成本。
今年(jīnnián)4月前后(qiánhòu),长春市联合吉林市创新推出“长吉通办(tōngbàn)”政务服务新模式,依托吉林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,实现两地政务服务事项跨(kuà)区域通办,解决两地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“多地跑、多头跑、多次跑”问题,79个事项纳入首批通办清单。
今年4月前后,长春市联合(liánhé)吉林市创新推出(tuīchū)“长吉通办”政务服务新模式/图源:吉报江城发布
更早些时候,《吉林省(jílínshěng)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025年重点行动方案(fāngàn)》也提出,要加大各类隐性准入(zhǔnrù)壁垒排查力度,重点整治新经济领域准入标准滞后、排斥外地企业和商品、限制公平竞争等问题。
有了一体化发展的基础(jīchǔ),还需要从合作(hézuò)机制上寻找(xúnzhǎo)新突破,各自筑牢底板、补齐短板、贡献长板,发挥彼此的优势。比如都市圈内城市,可以形成固定的协作机制模式。这些举措(jǔcuò),对接下来的都市圈合作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促进效果。
还是以(yǐ)上海大都市圈为例。苏州明确划定100万亩工业和生产性(shēngchǎnxìng)研发用地保障线,是名副其实的(de)工业强市。但苏州工业园区的胜利,除了得益于(déyìyú)自身定位和历史政策支持,更是和上海形成互利共赢的结果。
而在产业链方面,长春与吉林、松原,或者与四平(sìpíng)、辽源,能否诞生东北版的(de)“苏州-上海”关系?可能仍然存在一些想象(xiǎngxiàng)空间。去年,长春的一二三产比重分别是6.6%、35.4%、58.0%,这意味着三产和二产(èrchǎn)的比重已经大于1,单从结构上来看(láikàn),似乎已经接近深圳。
长春(chángchūn)火车站/图源:图虫创意
但是,深圳形成(xíngchéng)这一结构的主要原因和(hé)上海相似,是将一般制造业转移给(gěi)了周边城市(zhōubiānchéngshì),比如惠莞,形成了扩散效应,而自身则实现了进一步生产力升级,专注核心研发和高端服务业。长春达成这一结构的深层次原因,却是因为除了重工业以外,大力发展旅游业所致。
因此,长春要想实现“深圳模式”“上海模式”,确实还需要比较长的进化时间。不过(bùguò),今年以来,趋势已经在向好发展(fāzhǎn)。
在(zài)长春的下辖县农安,浙江省吉林商会就投资建设了一个吉浙绿色智能制造产业园,计划引进围绕一汽集团(yīqìjítuán)及中国中车的配套制造企业,红旗新能源(xīnnéngyuán)项目配套企业等。类似的合作,在都市圈内(quānnèi)将越来越多地出现。
由此,即可以长春(chángchūn)为中心,灵活调配、组合都市圈内的资源,再向东北、全国及国际扩散,最大程度地发挥(fāhuī)都市圈效应。
这几年,长春的常住人口始终保持(shǐzhōngbǎochí)净流入趋势,连续4年,每年吸引高校(gāoxiào)毕业生等青年群体超过10万人。这个数字不大(dà),但绝对也不是小数目。
东北气候寒冷,短期内发展薪资可能不比北上广深杭,但现在的长春(chángchūn)面对人才信心,能够回报的,可能是一个极具潜力(qiánlì)的广阔市场(shìchǎng)所带来的机遇。
因为,长春现代化都市圈,不仅要画圈(huàquān),还要出圈。
作为“一带一路”中蒙俄经济走廊(zǒuláng)的核心节点,2024年,长春新增(xīnzēng)外贸企业150家以上,进出口总额达到1300亿元。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向北(xiàngběi)连接满洲里,借港出海,对接国际(guójì)市场,连通东北亚。
去年,“中国餐桌上每5只帝王蟹就有4只来自吉林”的(de)消息登上热搜。这一鲜美产业背后,就是(jiùshì)长春、吉林、珲春等形成的中蒙俄(é)经济走廊和“滨海2号”国际运输走廊之间的连接。
吉林省珲春市一商家所售卖的帝王蟹/图源:新华社(xīnhuáshè)
去年,“中国餐桌上每(měi)5只帝王蟹就有(yǒu)4只来自吉林”的消息登上热搜
而要更好的向(xiàng)国内外市场拓展(tuòzhǎn),长春还不仅仅要在物流通道上发力,而是通过提升产业实力,以市场化手段,吸引更多的跨境合作。
如今,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已经抓好了汽车制造、光电(guāngdiàn)信息、生物医药这三大产业集群(jíqún),还有“世界级(shìjièjí)冰雪旅游目的地(mùdìdì)”的光环加身,再发力卫星应用等新兴产业,一个大型城市群的核心脉络已经初具雏形。
有内部信息称,长春将建设(jiànshè)(jiànshè)都市圈(quān)现代化发展新区,由永吉未来城、龙嘉枢纽港、净莲创智谷三角区域构成,规划范围2740平方公里。这一新区建设起来,也(yě)将连通和覆盖周围都市圈城市,形成产业培育的核心区域。
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,是一环扣一环的破局之战。当上下游一体的产业集群培育起来,长春的目光就不只是吉林,也(yě)不仅仅是东北,而是(érshì)以圈内为中心,远探国际(guójì)市场。
从(cóng)振兴东北的角度来说,长春现代化都市圈从地理中心上加固好这一关键的连接位置,对整个东北区域的整体竞争力提升,乃至东北亚(dōngběiyà)开放合作格局都举足轻重。当东北各省形成产业互补,共同促进“一带一路”北向(běixiàng)通道扩容,才能为更长远的下一步(yībù)奠定坚实基础。
这是一场打破“虹吸”和“依赖”的硬仗。人们(rénmen)正在期待,这片黑土地之上(zhīshàng),能够孕育出新一轮的传奇。


长春夜色/图源(túyuán):图虫创意
上半年的最后一个小长假(chángjià)要来了,总体而言,今年尽管受到国际局势影响,但开局仍然稳健(wěnjiàn)。
从此前公布的一季度GDP来看,将近90%的省份(shěngfèn),经济同比增速较去年全年都要加快。但拉长视角,仍然需要应对外部挑战,如何维持回升态势也是中长期的重点(zhòngdiǎn)任务。在(zài)这种情况下,培育和挖掘新的区域增长极尤为重要(yóuwèizhòngyào)。
今年是国内城市发展格局的(de)(de)调整重构之年,一个显著的趋势是灵活性更强了,新一线城市都不再“吃老本”,而是焕发出了更多、更新鲜的活力(huólì)。比如杭州、成都、重庆,都以(yǐ)情理之中、意料之外的方式出圈。
不过,在大家围绕西南、东南腹部地区大讨论之时,却(què)没留意到,北国疆域也悄悄闪起了(le)新的光亮。
今年(jīnnián)2月,习近平总书记到吉林长春听取工作汇报,明确提出“要统筹(tǒngchóu)区域协调发展,推进长春现代化都市(dūshì)圈建设,注重同东北地区其他省份的协同联动,形成融合发展的格局”。
简单一句(yījù),嘱托重大。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,意味着什么?

吉林,长春/图源(túyuán):图虫创意
东北,被(bèi)称之为世界独(dú)一份的“寒冷而繁荣”的地方。作为共和国长子,东北的第一次腾飞,就是被历史选中后(hòu)的“火箭式增长(zēngzhǎng)”。1953年,156项重点工程中有54项落户东北。1960年代,东北工业产值占全国比重将近1/4。
随着经济变迁和区位优势的升级,东部、南部地区的繁荣势不可挡,东北也要走出(zǒuchū)一条(yītiáo)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(zhīlù)来。此时规划(guīhuà)新的都市圈,不仅是为了振兴东北的重任,更是连通东北亚、打开北部经济新格局的破局之举。
7年前(niánqián),中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,“长三角(zhǎngsānjiǎo)一体化”被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。当下,国内经济兼具韧性和挑战,东北的潜力(qiánlì)同样不可小觑。
当然,无论是对吉林长春(jílínchángchūn)而言,还是对整个东北地区而言,建设都(dōu)市圈的关键,都是如何将地理优势和制度创新进行融合(rónghé)试验,找到一条最适合的路径(lùjìng)。最终目的,则(zé)是激活与延伸黑吉辽、乃至内蒙东部的经济链条,并且实现有效协同、民生共享,共同推进关乎东北未来的长期系统工程。

长春北湖湿地公园(gōngyuán)/图源:图虫创意
此前以及当前,上海大都(dōu)市圈、粤港澳(yuègǎngào)大湾区等等成熟的地区连通建设,都已经做了很好的示范。
这一次轮到东北,对市场而言,期待(qīdài)、参与的心情(xīnqíng),同样超过观望。
受近几年“文旅热”影响,新生代网友提起吉林(jílín),第一时间想起的(de)往往是长白山、黑土地、粉雪场,提起长春,想起的是大排长龙(dàpáizhǎnglóng)的“冰雪新天地”。旅游资源确实是吉林的“天赋”,仅长春一城,去年全年接待游客1.7亿人次,增长(zēngzhǎng)15.6%。
但还有多少人记得,旅游之外,“东方底特律”和“东方好莱坞”,都曾(céng)是长春的簪顶之花(zhīhuā)?
其实,直到现在,长春的(de)优势还依然是“一体两翼”,相辅相成。一体,指的就是汽车产业,而两翼则是科技产业、文化产业。这不是(búshì)空穴来风,而是历史沿革和自身禀赋结合的成果。长春现代化都市圈的规划,则会再次强化这一(zhèyī)结构(jiégòu)。
众所周知,中国(zhōngguó)汽车产销总量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一,深圳、广州、重庆都功不可没。但这个巨型产业梦开始的(de)地方,其实在长春。新中国第一辆“解放牌”载重汽车,第一辆东风牌轿车,以及(yǐjí)大家更(gèng)熟悉的第一辆红旗牌轿车,都产自长春的第一汽车制造厂。
直到现在,长春汽车的产业产值占全市GDP比重依然达58%。吉林省汽车产业的核心区域,长春汽开区,坐拥中国(zhōngguó)一汽及(jí)众多合资车企,正在构建半径30公里(gōnglǐ)的汽车产业“生态圈”。

无人机拍摄(pāishè)的晨曦中的一汽红旗创新大厦/图源:新华社
而在汽车大(dà)企(dàqǐ)最初扎根长春之时,产业的原始积累也带动了(le)大校、大院、大所的“北进”。上世纪(shìjì)五六十年代,匡亚明、成仿吾、王大珩、张伯驹等一批大师“先生向北”,就已经为长春带来了吉林大学、东北师范大学、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、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(yīnghuà)所、中国一汽、中车长客等高质量教育资源、顶尖研究所和大企业。
这种大校、大院、大所、大企彼此关联的结构,使得吉林成为一个对创业者(zhě)、发展者都极为友好的科教(kējiào)产闭环生态区。因此(yīncǐ),吉林的科创属性,事实上一直在持续加码。
2024年(nián),吉林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再创历史新高。业内熟知的长光卫星就是(jiùshì)吉林企业,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“吉林一号”就属于(shǔyú)长光。
最后再看文化产业,文化和旅游天然不分家。吉林风光自不必多说,仅是长白山(chángbáishān)和查干湖就自带流量。民族(mínzú)文化也非常丰富,历史纵向上有扶余、高句丽、渤海(bóhǎi)国等三个以今吉林省区域内为统治中心(zhōngxīn)的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的遗址遗迹(yíjì),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高句丽王城遗址,这些天赋型的资源,对长春发展文化产业大有裨益。
“东方好莱坞”的名号并非空穴来风(kōngxuéláifēng),长春拥有中国第一家世界级电影主题娱乐园,长影世纪城。新中国第一部(dìyībù)电影《桥》和第一部动画片《瓮中捉鳖》都出自长春。今年恰逢长影成立(chénglì)80周年,也(yě)将举办第20届长春电影节。

其实,作为共和国长子中的一员,吉林长春一直就肩负众多。在改革春风吹满地之后,这个领跑冲刺的先锋又(yòu)逐渐低调,夸张一点说,可谓“事了拂衣(fúyī)去,深藏(shēncáng)功与名”。
但是(dànshì),如今又到了长春为祖国东北门户发光(fāguāng)发热的时候了。时机已到,宝刀未老。
目前整个(zhěnggè)东北(dōngběi)都(dōu)在集中发力,沈阳、大连、哈尔滨都各有特色,长春(chángchūn)在其中同样起到了关键的一环,而建设现代化都市圈,其实也是为了提升和扩大长春的能力边界,在吉林内部重新组合、发挥共同效益。
今年1月(yuè),国务院批复同意《长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1—2035年)》,文件中就写得很清楚了,要发挥东北先进制造业基地、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、面向东北亚开放门户等功能,还要(háiyào)“加强(jiāqiáng)长春都市(dūshì)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”。
如果以(yǐ)距离(jùlí)相对较近的上海大都市圈(quān)(长春飞上海航程约2.5小时)来参照,我们还能更好地理解此次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的逻辑。
上海作为中国首个跨省域协同发展(fāzhǎn)的超级都市(dūshì)圈,已经不断扩容,从“1+8”逐渐长到了“1+13”。大家(dàjiā)都愿意加入进来(jìnlái),因为上海是GDP“最强王者”、国际金融中心。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甚至有一个隐形的统计口径,叫“沪企合作率”。
虽然人们热衷于大谈“城市竞争”“综合竞争力”,但城市之间,甚至(shènzhì)是(shì)国际城市之间,最好的(de)关系都是“合作”,弱者需要强者带动,强者需要弱者助力。即便处在同一梯队,也最好是能达到(dádào)“1+1>2”的效果。
而都市(dūshì)圈,其实就是“1+X=∞”,以一个城市为中心,形成(xíngchéng)规模化效应,彼此分工合作(fēngōnghézuò),形成一个更强大的整体,而这个整体的潜力,是无限的。

长春(chángchūn)夜色/图源:图虫创意
都市圈,其实就是(jiùshì)“1+X=∞”
因此(yīncǐ),再来看长春。2024年,吉林省GDP总量为14361.22亿元,长春占了7632.19亿元,断层领先省内其他城市。其省会首位度超过50%,在(zài)全国(quánguó)排名中仅次于宁夏银川。
从GDP总量而言,长春(chángchūn)在全国不占优势(zhànyōushì),但在吉林省,确实是“老大哥”一枚。围绕在长春身边的(de)(de)吉林、四平、辽源、松原,除了吉林市本身的基础较好、松原的势头强劲,四平和辽源都需要一次重组和挖掘潜力的机会。这个机会,需要长春“帮一把”。
在稳步提升自我(zìwǒ)实力的前提条件下,以长春为中心建设现代化都市圈(quān),有着更为显著的战略规划意义,也是一次关键的区域布局激活动作。长春能否带动弟兄(dìxiōng)城市形成互利共赢,不仅关乎自己的招商引资优势和人才引进资本,也深刻影响(shēnkèyǐngxiǎng)着吉林的发展前景。
不过,与长三角、珠三角的(de)城市群(chéngshìqún)建设略有不同,长春现代化都市圈(quān)的核心只有一个。作为都市圈唯一单核,长春“压力山大”。但只有迈出这一步,才能为吉林打造出新的增长极,为东北(dōngběi)完善综合实力。
而既然要建都市(dūshì)圈,最重要的就是同进退(jìntuì)、共发展。除了打造都市圈的硬件建设,空间建设,更要重视软件建设,制度创新。比如建设都市圈试验田(shìyàntián)、改革行政制度,让多个城市共享改革成果,形成示范(shìfàn)效应和带动作用。
以整个都市圈为视野,长春必须要打破原有的城市空间距离,将自己和周边城市融为整体(zhěngtǐ),才能形成一个(yígè)真正的“圈”。
最基础的硬件设施已经在推进了。目前,都市圈内(quānnèi)已有铁路956公里,干线公路3225公里。但是,要(yào)达成真正的整体效果,不仅要从路上做连通,还要从制度和机制方面不断地去做创新,形成(xíngchéng)一体化(yītǐhuà)发展,减少合作的间接成本。
今年(jīnnián)4月前后(qiánhòu),长春市联合吉林市创新推出“长吉通办(tōngbàn)”政务服务新模式,依托吉林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,实现两地政务服务事项跨(kuà)区域通办,解决两地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“多地跑、多头跑、多次跑”问题,79个事项纳入首批通办清单。

今年4月前后,长春市联合(liánhé)吉林市创新推出(tuīchū)“长吉通办”政务服务新模式/图源:吉报江城发布
更早些时候,《吉林省(jílínshěng)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025年重点行动方案(fāngàn)》也提出,要加大各类隐性准入(zhǔnrù)壁垒排查力度,重点整治新经济领域准入标准滞后、排斥外地企业和商品、限制公平竞争等问题。
有了一体化发展的基础(jīchǔ),还需要从合作(hézuò)机制上寻找(xúnzhǎo)新突破,各自筑牢底板、补齐短板、贡献长板,发挥彼此的优势。比如都市圈内城市,可以形成固定的协作机制模式。这些举措(jǔcuò),对接下来的都市圈合作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促进效果。
还是以(yǐ)上海大都市圈为例。苏州明确划定100万亩工业和生产性(shēngchǎnxìng)研发用地保障线,是名副其实的(de)工业强市。但苏州工业园区的胜利,除了得益于(déyìyú)自身定位和历史政策支持,更是和上海形成互利共赢的结果。
而在产业链方面,长春与吉林、松原,或者与四平(sìpíng)、辽源,能否诞生东北版的(de)“苏州-上海”关系?可能仍然存在一些想象(xiǎngxiàng)空间。去年,长春的一二三产比重分别是6.6%、35.4%、58.0%,这意味着三产和二产(èrchǎn)的比重已经大于1,单从结构上来看(láikàn),似乎已经接近深圳。

长春(chángchūn)火车站/图源:图虫创意
但是,深圳形成(xíngchéng)这一结构的主要原因和(hé)上海相似,是将一般制造业转移给(gěi)了周边城市(zhōubiānchéngshì),比如惠莞,形成了扩散效应,而自身则实现了进一步生产力升级,专注核心研发和高端服务业。长春达成这一结构的深层次原因,却是因为除了重工业以外,大力发展旅游业所致。
因此,长春要想实现“深圳模式”“上海模式”,确实还需要比较长的进化时间。不过(bùguò),今年以来,趋势已经在向好发展(fāzhǎn)。
在(zài)长春的下辖县农安,浙江省吉林商会就投资建设了一个吉浙绿色智能制造产业园,计划引进围绕一汽集团(yīqìjítuán)及中国中车的配套制造企业,红旗新能源(xīnnéngyuán)项目配套企业等。类似的合作,在都市圈内(quānnèi)将越来越多地出现。
由此,即可以长春(chángchūn)为中心,灵活调配、组合都市圈内的资源,再向东北、全国及国际扩散,最大程度地发挥(fāhuī)都市圈效应。
这几年,长春的常住人口始终保持(shǐzhōngbǎochí)净流入趋势,连续4年,每年吸引高校(gāoxiào)毕业生等青年群体超过10万人。这个数字不大(dà),但绝对也不是小数目。
东北气候寒冷,短期内发展薪资可能不比北上广深杭,但现在的长春(chángchūn)面对人才信心,能够回报的,可能是一个极具潜力(qiánlì)的广阔市场(shìchǎng)所带来的机遇。
因为,长春现代化都市圈,不仅要画圈(huàquān),还要出圈。
作为“一带一路”中蒙俄经济走廊(zǒuláng)的核心节点,2024年,长春新增(xīnzēng)外贸企业150家以上,进出口总额达到1300亿元。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向北(xiàngběi)连接满洲里,借港出海,对接国际(guójì)市场,连通东北亚。
去年,“中国餐桌上每5只帝王蟹就有4只来自吉林”的(de)消息登上热搜。这一鲜美产业背后,就是(jiùshì)长春、吉林、珲春等形成的中蒙俄(é)经济走廊和“滨海2号”国际运输走廊之间的连接。

吉林省珲春市一商家所售卖的帝王蟹/图源:新华社(xīnhuáshè)
去年,“中国餐桌上每(měi)5只帝王蟹就有(yǒu)4只来自吉林”的消息登上热搜
而要更好的向(xiàng)国内外市场拓展(tuòzhǎn),长春还不仅仅要在物流通道上发力,而是通过提升产业实力,以市场化手段,吸引更多的跨境合作。
如今,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已经抓好了汽车制造、光电(guāngdiàn)信息、生物医药这三大产业集群(jíqún),还有“世界级(shìjièjí)冰雪旅游目的地(mùdìdì)”的光环加身,再发力卫星应用等新兴产业,一个大型城市群的核心脉络已经初具雏形。
有内部信息称,长春将建设(jiànshè)(jiànshè)都市圈(quān)现代化发展新区,由永吉未来城、龙嘉枢纽港、净莲创智谷三角区域构成,规划范围2740平方公里。这一新区建设起来,也(yě)将连通和覆盖周围都市圈城市,形成产业培育的核心区域。
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,是一环扣一环的破局之战。当上下游一体的产业集群培育起来,长春的目光就不只是吉林,也(yě)不仅仅是东北,而是(érshì)以圈内为中心,远探国际(guójì)市场。
从(cóng)振兴东北的角度来说,长春现代化都市圈从地理中心上加固好这一关键的连接位置,对整个东北区域的整体竞争力提升,乃至东北亚(dōngběiyà)开放合作格局都举足轻重。当东北各省形成产业互补,共同促进“一带一路”北向(běixiàng)通道扩容,才能为更长远的下一步(yībù)奠定坚实基础。
这是一场打破“虹吸”和“依赖”的硬仗。人们(rénmen)正在期待,这片黑土地之上(zhīshàng),能够孕育出新一轮的传奇。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