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岛第一批知了猴来了!80后小伙承包60亩林地,高峰期日入过万
青岛第一批知了猴来了!80后小伙承包60亩林地,高峰期日入过万
青岛第一批知了猴来了!80后小伙承包60亩林地,高峰期日入过万6月15日,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镇王培兵承包的60亩金蝉(俗称知(zhī)了猴)养殖基地,今年(jīnnián)首次迎来了收获季(jì)。据介绍,目前每天晚上能(néng)抓(zhuā)1000到2000只,高峰期每晚超过1万只。金蝉的价格1元/个,一晚上就能收入过万。同时,周边村民也纷纷加入进来,通过电商平台将金蝉卖往全国各地。
提前一周上市(shàngshì),最多一晚能捉上万只
“从6月15日就开始有(yǒu)金蝉出来了,第一(dìyī)晚上捉了1000多只。”养殖户王培兵说,这些金蝉都(dōu)养殖在柳树下。根据往年情况,青岛地区一般要等到6月25日前后才会陆续有金蝉出来。
他(tā)将柳树进行了(le)裁剪,增加(zēngjiā)通风和受光面积,地温提升比较快,因此才提前上市。“这两天的产量逐渐上升,高峰期(gāofēngqī)要等到7月10日左右。”王培兵(wángpéibīng)说,他一共承包了60亩林地,高峰期一晚上能抓上万只。不过,高峰期大概也就一周时间,之后产量下降,一直持续到8月上旬就会结束。
金蝉一般从下午6点左右(zuǒyòu)就开始陆续出来,一直要到晚上11点左右。“我们这面积(miànjī)比较大,一般需要五六个人才能忙活过来(guòlái)。”王培兵说。
返乡创业地(dì)下掘金,一亩地纯收入六七千元
“现在一般卖1元1个,全国各地都(dōu)有。”王培兵说,现在一亩地大概能出来1.1万个,除去各类开支,纯收入也有六七千元(liùqīqiānyuán)。从2015年(nián)开始,他就养殖金蝉,也是当地规模最大的一家(yījiā),被周边村民称为“蝉王”。
“十年磨一剑,技术几乎(jīhū)全靠自研。”王培兵说,他(tā)是一个80后,退伍后决定返乡创业。当时对金蝉很感兴趣(hěngǎnxìngqù),就一股脑钻进了这个行业。刚开始,网络上没有这么多分享(fēnxiǎng)知识的博主。他就四处打听,去其他养殖基地里学习。
“有不少(bùshǎo)经验都是错的,只能靠自己摸索(mōsuǒ)。”王培兵几乎整天耗在地里,观察蝉苗(chánmiáo)的生长变化。经过连续几年的摸索,终于掌握了相关技术。
周边村民眼看他养殖成功,都纷纷过来学习(xuéxí)技术。“市场需求量很大,技术不用藏着掖着。”在王培兵的带领下(xià),村里十几户也开始养殖金蝉,“相比于其他大棚养殖,金蝉用工(yònggōng)少,一年也就忙活三四个月,收入(shōurù)相对较高。”
王培兵说,现在他也开通了短视频账号(zhànghào),分享养殖(yǎngzhí)知识。未来,他希望能打开线上渠道,让村民养殖的金蝉卖到全国各地去,再次提高大家的收入(shōurù)。
(半岛(bàndǎo)全媒体首席记者 孙桂东)

6月15日,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镇王培兵承包的60亩金蝉(俗称知(zhī)了猴)养殖基地,今年(jīnnián)首次迎来了收获季(jì)。据介绍,目前每天晚上能(néng)抓(zhuā)1000到2000只,高峰期每晚超过1万只。金蝉的价格1元/个,一晚上就能收入过万。同时,周边村民也纷纷加入进来,通过电商平台将金蝉卖往全国各地。

提前一周上市(shàngshì),最多一晚能捉上万只
“从6月15日就开始有(yǒu)金蝉出来了,第一(dìyī)晚上捉了1000多只。”养殖户王培兵说,这些金蝉都(dōu)养殖在柳树下。根据往年情况,青岛地区一般要等到6月25日前后才会陆续有金蝉出来。

他(tā)将柳树进行了(le)裁剪,增加(zēngjiā)通风和受光面积,地温提升比较快,因此才提前上市。“这两天的产量逐渐上升,高峰期(gāofēngqī)要等到7月10日左右。”王培兵(wángpéibīng)说,他一共承包了60亩林地,高峰期一晚上能抓上万只。不过,高峰期大概也就一周时间,之后产量下降,一直持续到8月上旬就会结束。
金蝉一般从下午6点左右(zuǒyòu)就开始陆续出来,一直要到晚上11点左右。“我们这面积(miànjī)比较大,一般需要五六个人才能忙活过来(guòlái)。”王培兵说。
返乡创业地(dì)下掘金,一亩地纯收入六七千元
“现在一般卖1元1个,全国各地都(dōu)有。”王培兵说,现在一亩地大概能出来1.1万个,除去各类开支,纯收入也有六七千元(liùqīqiānyuán)。从2015年(nián)开始,他就养殖金蝉,也是当地规模最大的一家(yījiā),被周边村民称为“蝉王”。

“十年磨一剑,技术几乎(jīhū)全靠自研。”王培兵说,他(tā)是一个80后,退伍后决定返乡创业。当时对金蝉很感兴趣(hěngǎnxìngqù),就一股脑钻进了这个行业。刚开始,网络上没有这么多分享(fēnxiǎng)知识的博主。他就四处打听,去其他养殖基地里学习。
“有不少(bùshǎo)经验都是错的,只能靠自己摸索(mōsuǒ)。”王培兵几乎整天耗在地里,观察蝉苗(chánmiáo)的生长变化。经过连续几年的摸索,终于掌握了相关技术。
周边村民眼看他养殖成功,都纷纷过来学习(xuéxí)技术。“市场需求量很大,技术不用藏着掖着。”在王培兵的带领下(xià),村里十几户也开始养殖金蝉,“相比于其他大棚养殖,金蝉用工(yònggōng)少,一年也就忙活三四个月,收入(shōurù)相对较高。”
王培兵说,现在他也开通了短视频账号(zhànghào),分享养殖(yǎngzhí)知识。未来,他希望能打开线上渠道,让村民养殖的金蝉卖到全国各地去,再次提高大家的收入(shōurù)。
(半岛(bàndǎo)全媒体首席记者 孙桂东)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